新疆宗教文化-伊斯蘭教與
“佛陀(浮屠)。大論雲。秦言知者。法華文句一曰:“西竺言佛陀,此言覺者、知者,對迷名知,對愚名覺。”[2] 正如季羨林所說:“不知道”的對立面,就是“知道”。知道了,就是“大覺”,就是“佛”。
西元前一世紀前後,佛教經喀什米爾首先傳入信教於闐。不久,又經中亞傳入疏勒。此後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南北兩道傳播到且末、若羌、莎車、葉城、庫車、阿克蘇、焉稽、吐魯番、哈密等塔里木盆地周圍各個綠洲。佛教傳入後,新疆正處於奴隸佔有制發展階段,在天山南北建立了數十個“城郭之國”。
魏晉南北朝時期,新疆佛教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,進入了鼎盛階段。當時各綠洲地區佛寺林立,僧侶成群,宗教活動規模宏大,形成了“家家門前皆起小塔,最小者可高二丈許”,還有“不可計數”的大小寺院局面。
新疆佛教在鼎盛時期還形成了於闐、龜茲、疏勒、高昌等佛教中心,佛學研究和佛經翻譯十分興盛,並達到了很高的水準,出現了鳩摩羅什等許多著名的佛學大師和佛經翻譯家。佛教在建築、雕刻、繪畫、舞蹈、戲劇、文學、佛經翻譯等方面,也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。佛教在伊斯蘭教傳入以前,時是新疆地區流傳世間最常、信仰人數最多、社會影響最大的宗教。作為一種上層建築,佛教對新疆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藝術乃至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,都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。新疆佛教文化藝術豐富了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寶庫。
喀什的佛教遺址並非莫爾佛塔一處,在喀什市北約20公里還有一處叫“三仙洞”的佛教石窟,據考證建於西元三世紀的東漢末到三國時期,是中國位置最西的石窟。沒有看過摩爾佛塔,就沒有到過喀什。
更多旅遊攻略文章
查看 新疆佛教 所有評論